【报告通知】肿瘤研究前沿论坛—常智杰教授 、潘景轩教授、陈策实研究员、秦樾教授学术报告会

1月12日 13:30-16:10

发布者:张宁发布时间:2020-01-07浏览次数:1962



报告人简介:

(一)常智杰,民盟盟员,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1989年,在西北农业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1995年,在西北农业大学任副教授;1995-1998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等访问学者博士后;1998-2005年,任清华大学副教授。2005年至今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FEBS Letters编委,Cell Biochemistry and Function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信号转导和肿瘤发生的机理,特别关注STAT3, WNT和NF-kB等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在肿瘤发生中对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从分子、细胞、小鼠模型及病理组织等水平研究关键蛋白所发挥的功能,为临床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目前的重点是:CREPT与信号转导调控转录的分子机制;GdX与信号转导在炎症引起的肿瘤中的作用;肿瘤干细胞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机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第12届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2012清华大学先进个人奖,2014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回国后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ancer Cell, Molecular Cell, Cell Research, Cancer Research, JCB, Oncogene 和JBC 等发表SCI 期刊论文100 余篇,被引用4000多篇次。获发明专利20余项。

(二)潘景轩,中山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兼任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肿瘤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生理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肿瘤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工作8年(1998-2006), 2006年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回国任中山医学院教授、博导,2010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肿瘤药理学和肿瘤靶向治疗研究,研究兴趣集中在肿瘤靶向药物耐药和肿瘤干细胞干性的调控机制及其干预,在J Clin Invest, Nat Commun, Blood, Cancer Res, Clinical Cancer Res及Leukemia等专业杂志上发表SCI论文76篇,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课题。潘景轩教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学科评议组专家。潘景轩教授担任《Molecular Cancer》(IF 10.679)等SCI期刊副主编,《Theranostics》(IF 8.063)等SCI杂志编委。

(三)陈策实,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1994年获得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理学学士;1999年获得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和药物研究所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5年在美国Virginia大学和Emory大学接受博士后训练,2006年至2011年在美国纽约州Albany医学院细胞生物学和癌症研究中心任Tenure Track助理教授、副教授。2011年9月至今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肿瘤生物学课题组长,2016年起担任中科院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主任。2010年获得云南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201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百人择优),2013年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2018年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云岭学者,中科院特聘骨干人才,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乳腺癌、泛素化、干细胞、动物模型等方面研究,已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90余篇SCI论文,包括通讯作者的J Clinical Investig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Cancer Research, Oncogene等论文,论文被引用4500多次,H-index 39(Google Scholar)。任Int J Biological Science执行主编,Cancer Science副主编,Cancer Letters, JBC,ABBS以及Zoological Res编委。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细胞生物学会肿瘤细胞分会副会长。

(四)秦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人,“973”首席科学家。1982年获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医学士学位;1985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学位;1989年获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纽约大学环境医学博士学位;1998年完成耶鲁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2012年,任布朗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和外科系助理教授、副教授。2013年全职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健康科学研究所。2017-2019苏州大学医学部主任。秦樾教授在布朗大学期间,主讲《系统病理学》和《中医病案分析》。实验室长期从事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免疫细胞分化、胚胎干细胞维干及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获美国专利2项(包括抗体芯片技术)。

报告摘要:

(一)CREPT regulates G2/M phase transition via Cyclin B1 transcription

Cell cycle is tightly regulated by different cyclin-dependent kinases (CDKs) and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 (CKIs), which is dys-regulated during tumorigenesis. We have cloned a novel gene CREPT (Cell-cycle Related and Expression-elevated Protein in Tumor) based on a homology screen using p15RS, which contains a RPR domain (regulation of nuclear pre-mRNA, or CID, CTD-interacting domain). Our previous studies revealed that CREPT regulates Cyclin D1 expression by binding to its promoter, enhancing its transcription through RNA polymerase II (RNAPII). CREPT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a chromatin loop and prevents RNAPII from reading through the 3’-end termination site of the gene. In this study, we observed that CREPT and Aurora B are coordinately expressed during the cell cycle in gastric cancer cells. Deletion of CREPT disturbed the cell progression and extended the length of cell cycle, 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accumulation of mitotic cells. CREPT interacts with Aurora B to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B1 by phosphorylating S145 in a well-conserved motif of CREPT. We proposed that phosphorylation of CREPT by Aurora B is required for promoting the transcription of Cyclin B1, which is critical for the regulation of gastric tumorigenesis. Targeting the interaction of Aurora B and CREPT might be a strategy for anti-gastric cancer therapy in the future.

(二) 乙酰化信号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

在所有的氨基酸残基中赖氨酸残基具有最多翻译后修饰:甲基化、乙酰化、泛素化...。赖氨酸乙酰化和去乙酰化积极参与信号转导、表冠遗传、和基因转录调控。与甲基化修饰不同,乙酰化中和了赖氨酸侧链电荷、改变蛋白质带点性。去乙酰化酶除了HDACSIRT家族外,我们发现LOX是另一组氧化-去乙酰化酶。研究证明,LOX家族成员参与表观遗传和STAT活性调控,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和癌症的发展。